下半身的秘密 動作模式 好玩的骨頭與肌肉 腳踝

姆指外翻怎麼辦? 三個簡單步驟減緩拇指外翻

可能有人有這樣的經驗,跑步跑一跑或重訓一陣子後發現,腳的形態越來越奇怪。到最後變成『下圖』這種拇指往外突出來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在醫學上稱為【姆指外翻】

在醫學上的定義是:第一趾骨和第一蹠骨之間角度>15度


那….造成拇指外翻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姆指外翻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些是先天性的,有些則跟鞋子相關,而絕大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生物力學的不穩定!與足弓塌陷、前足內翻等都相關聯,那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

懶人包:核心不穩-深前線失去張力→足弓塌陷(旋前)→旋前姿勢下推進→外展拇肌受抑制/內收姆肌誘發→姆指外翻

在開始前,我們先理解二件事

第一:旋前-軟-不穩-吸收衝擊力 / 旋後-硬-穩定-支撐力量

第二,今天主角:外展拇肌和內收短肌( Oblique head和Transverse head )
與其他的配角:屈姆短肌和屈姆長肌

我們先認識外展拇肌,在拇指的外側,主要做出姆指打開的動作,當腳在往前蹬出去時與屈姆長肌一起協助維持前足穩定。

腳在單腳站立-承重期時,會將足踝變成前旋以吸收衝擊力,在準備推進時(腳跟翹起來開始)就會開始旋後,幫助足部推進。

那如果,腳從頭到尾都是旋前的話呢?那麼這個人就不會有完整的推進!

那為什麼會有人一直旋前(=足弓塌陷)呢?

這跟足部穩定和維持足弓的肌肉-脛後肌有相當大的關係,脛後肌會往上連結形成筋膜-深前線。當核心無力或是深前線無法維持筋膜張力的時候,連結往下的脛後肌自然也無力撐起足弓,形成常見的扁平足(旋前)。

在原本應該旋後(硬)的姿勢下推進,現在強迫變成旋前(軟)推進,但是此時足部卻非常不穩定。旋前姿勢的推進,會造成足部內側的壓力增加,強迫大腳趾支撐,這時候內收姆肌出很多的力量維持大腳趾的穩定。

然而一直出力的內收姆肌會開始將大腳指往外帶。

這樣的拉扯同時也會拉扯外展拇肌,使他強迫休息

當外展拇肌開始休眠、大腳趾往外帶,腳的重心就開始更往足踝內側移動,形成錯誤的足部前旋,這時候就有更多足部肌肉失能-屈趾肌與後旋肌群,此時大腳拇就會開始翻轉→形成一個新的足部位置-就是姆指外翻的姿勢

這樣完美的姿勢讓外展拇肌變成在大腳趾下方,可以彎曲大拇指,取代原本屈姆趾肌的功能。

然而只會旋前(還旋不好),不會旋後,在錯誤的關節位置,讓大腳趾內側形成過多的壓力,多到可能骨質增生或是需要手術。

然而這,是可以解決的!三步驟開始改變拇指外翻

第一,放鬆內收姆肌-讓一直努力幫你撐住大腳趾的肌肉休息一下。

第二,鬆動踝關節-增加早已失去的踝關節角度

第三,重新建立核心穩定與整合

還想知道更多嗎?可以參考阿舟的物理治療小教室影片:每3個人就有一個有的腳底2大問題?!! | 拇指外翻和扁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