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模式 好玩的骨頭與肌肉

腰痛可以重訓嗎? 以肌肉角色的角度切入

疼痛生活中十分常見,在2016年的一篇美國統計報告發現,發現每2個人就有一個有慢行疼痛的問題,其中更有1/6更是中度到嚴重的疼痛。這些人裡面,不乏有許多健身教練、運動選手、跑者或運動愛好者等想運動和擁有必須運動的理由,那有人或許會想問…在疼痛時是可以運動的嗎?

最近正好在上『 Kinetic Control- Movement Solution 人體動作控制訓練-動作解決策略』在這個連續15天的課程中,裡面提到的幾個概念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那腰痛能不能重訓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出問題的肌肉】和【訓練的肌肉】根本不一樣! 如果你的疼痛不是刺痛、尖銳的疼痛,而是久坐的痠痛、關節的緊痛、悶痛的話,並且在運動過程中沒有疼痛發生,那麼的確可以運動。因為導致腰痛的肌肉和實際上重訓所使用肌肉完全是二組不同的肌肉。

如果要從根本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先了解我們身體的肌肉大大小小那麼多條(639條),大抵上可分為三類,日常的活動那麼多種,對人體來說也只分為二種可。

肌肉分三種 VS 活動分二種 搞清楚問題迎刃而解

深層核心的- 局部穩定肌(Local stabilizer)

這種肌肉處在身體的深層中,非常靠近關節的周圍, 而且通常也很小條,就像我們常聽到的多列肌、腹橫肌等。這麼小條且靠近關節的肌肉,就算收縮,也沒辦法做出動作,頂多讓骨頭和骨頭間互相靠近,互相靠近的結果就是-穩定。換句話說,局部穩定肌的主要功能就是:穩定著每一節的脊椎及深層的關節 。

做出動作的 – 整體活動肌(Global mobilizer)

整體活動肌跟上面提到的深層肌肉正好相反,他就像我們身體中的巨人,這種肌肉會比較表層,而且通常都比較大條,就像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擴背肌等。因為這條肌肉離關節很遠,而且比較大條,因此他就像粗魯的巨人一樣,很有力但很難做出精細的控制。 換句話說,整體活動肌的主要功能就是:做出動作 。

界在『深層』和『淺層』-整體穩定肌(Global stabilizer)

這類型的肌肉就剛好介在深層跟淺層的中間,功能也在穩定和產生力量中間,它的功能在動作的調整,就像動作的潤滑油一樣,可以讓力量順順的使用出來而不會爆衝。

活動分二類:

日常生活中的「低閾值」動作

低閾值的動作,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輕鬆完成且簡單的動作,不須太費力,也不會爆青筋,舉例來說,就像是走路、翻身、上下一二層樓肌等。

重訓運動中的「高閾值 」動作

而高閾值正好相反,這種活動需要爆青筋、需要流汗、也非常費力、會強烈的感受到肌肉出力的存在,像是深蹲、硬舉、短距離衝刺跑等。

簡單的排列組合

接下來就是個排列組合了,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走路時,或是起來翻身、爬樓梯,這種輕鬆的活動(低閾值活動 ) 主要用到的是【深層核心的- 局部穩定肌】穩定我們的身體,儘管過程中會身體做出動作,但是其實使用 【做出動作的 – 整體活動肌】比例不會很多。

相反的如果是重訓、短距離衝刺等需要身體費力的運動(高閾值活動 ),那麼我們的
【做出動作的 – 整體活動肌】 就會出很多的力量,讓我們的身體接受這些挑戰。

重訓能治療腰痛嗎?

掌握上面的原則之後,你就可以輕易地回答另一個常見的迷思:重訓能治療腰痛嗎? 恩…答案是不行!原因與【腰痛可以重訓】的原因相同,因為二者使用的肌肉完全不一樣,藉由肌力訓練並不會讓深層肌群突然學會怎麼收縮,也沒辦法訓練到細微的動作控制。

但或許你會想問:為什麼許多人重訓或運動後反而不痛了? 想要用運動來減緩腰痛,除非他是隔壁的王老先生或是久臥病床的林黛玉,整體肌力下降到連走路都有點困難的情況下,那樣的狀態訓練的確可以幫助重建整體的肌力。但大部分的情況並非如此,大部分的情況是核心肌肉一直不會出力,那麼周圍的肌肉就來幫忙穩定脊椎,大肌群穩定脊椎的結果,換句話說,你的身體變僵硬了,所以不會動,自然就不會痛。

儘管當下不會痛,但問題卻可能依然沒有被解決,因此有人在重訓後不太會腰痛了,但是停止之後沒多久慢慢又開始產生疼痛的狀況發生。

相關文章

溫度如何影響筋膜與肌肉

沒看過這5張圖,別說你了解筋膜

姿勢不是唯一重點,選擇如何做出動作才是關鍵 – 4大要點影響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