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侷限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人事物,並不是知識的缺乏,而是對知識的錯誤理解』
世界之大與人體的結構之精細
如果每件事情都只用單一眼光去看與理解
就會像盲人摸象一樣
若不移動腳步
永遠不知道自己摸到的是什麼
就像是:
你覺得有單獨動作的存在嗎?
當你站著/坐著的時候,手往前伸要去拿東西
動的地方就只有你的手….嗎?
移動你的手就像身體要發出大砲一樣
為了避免你的身體被大砲的後座力所影響
身體早已完成一連串的預備動作
而這個預備動作可不是隨隨便便的
會因為手臂揮動方向而有所不同
這樣一系列的動作鍊,科學家稱為『前置性姿勢調整』
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 (APA).
許多研究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1. 舉例來說,當客戶舉起手時,腹肌也會出力。 2. Hellebrandt在1947年研究指出當肢體做最大出力時,其他非動作側肢體也會產生變化。 3. 其他研究則提到當在等張阻力收縮或是等長收縮時,對側上肢與下肢拮抗肌與協同肌也會活化 (Moore 1975; Devine et al. 1981; Pink 1981) 4. 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一般健康人身上也會發生在中樞神經受損的病人身上(Angel and Eppler 1967)
而在Gray institute 3D Map中
把這個活動(手)與穩定(身體)的關係稱為mobile-stability (MOSTABILITY)
可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單字
這是所有功能性動作的重要要素之一
而3D Map 系統也是建立在這個理念上。
扮演穩定的角色或是活動的角色
每個關節與每條肌肉都有能力做到這二點
然而在身體能力有限的強況下
這有點像是在搶資源或是蹺蹺板一樣
身體會選擇穩定性或是活動性
但若是能力有限的情況下
身體會優先穩定性>>>活動性
為什麼呢?
因為若是你向前伸手拿東西
若是活動度不足頂多就是拿不到
但或是穩定性下降那就有跌倒的風險
在舉個例子,當我們打籃球時,你很難在雙手舉到最直的時候跳躍落地
(你可以試試雙手舉直落地跟雙手放在旁邊落地,是否感覺哪個比較不穩)
這不是控制能力不夠或是教不會
而是能力不足以應付同時具備上肢活動度又需要下肢的穩定度
為了安全著陸,球員將其大腿彎曲以使用後側臀部的強力肌肉來控制著陸並穩定腿部。
但若是以手舉過頭為優先,後側鍊與臀肌的啟動效率就大大降低
如果腿部的穩定度沒有經過適當的訓練
那受傷的風險就會提升了
可能是膝蓋、可能是腳踝可能是慢性的受傷
因此有獨立的動作嗎?
目前看起來是沒有的,光只是我們動動我們的手指或手臂時
我們的身體早已發生了一連串神奇的變化
幫助我們穩定與活動之間靈活的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