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模式 呼吸與核心 大腦與心理 好玩的骨頭與肌肉

習慣姿勢/習慣情緒/習慣思想

我一直蠻喜歡觀察別人的表情,或是模仿別人的動作或手勢。
去猜測他現在的心情是如何,然後用相同的表情與表現動作推估另一個人的想法。

藉由模仿、分類、歸納、整理,這也是我認識這個社會的方式之一。

然後當往下看姿勢和站姿或步態時,這時候職業病就會立馬上身,會一直想去評估他身體發生了什麼事。左邊胸小肌緊、肩膀內外轉不對稱、右邊腰肌或是薦髂關節發生了什麼事等等。是不是有受過傷或疤痕,如果他是我客戶應該如何處理等等,直到離開捷運站或是那個環境。

然而在最近發現國外有個人也和我很類似- Olivier Goetgeluck ,他也喜歡觀察每個人的表情與動作。觀察姿勢與動作的方式不是以物理治療的方式,而是觀察表面的動作型態,去研究動作本身他代表什麼意思或對人造成什麼影響。

因此我最近也嘗試做這件事情,模仿別人的姿勢:可能是插腰、雙手抱胸、手搭在別人肩膀上或是伸展肩膀抬頭挺胸等等。

體會各種不同的姿勢會不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有趣的是,每次動作總是會讓我的身體或是情緒感到不一樣。

這讓我想到以前的一個實驗:『假笑研究Fake smile』他們發現,當你用一個牙籤或小棍子放在你牙齒中間創造一個彷彿是微笑的表情時。當在高壓環境下,縱使你並不是主動做出微笑的表情,這樣的【假笑】也會比沒有假笑可以讓人以更積極正向的方式去回應環境壓力。表現也會因此而不同!

我們身體習慣的姿勢或動作會塑造我們現在的心態與情緒,習慣的心態與情緒會與我們的思考模式有相關聯。

習慣姿勢→塑造情感與情緒→建構思考模式

國外學者Stanley Keleman稱呼他們為-情感解剖(Emotional Anatomy)

當我們使用固定已久的姿勢習慣→會連結到我們的思考模式總是相同,這也是為什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因為姿勢與習慣的影響總是被人所忽略,然而影響卻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當你總是被困住或是總是感到不好的情緒湧上心頭,覺得疲累、失落、失去希望等等不好的情緒裡,或是總是被困在相同的難題,相同的處理方式總是效果不好,一直陷入在相同的思考框架中時。這裡提供幾個方向去改變這樣的情況:習慣情緒(失落與缺乏希望)與習慣思考(陷入思考框架中)

  • 改變習慣姿勢→ 改變 情緒  → 改變 思想
  • 改變習慣思想→ 改變 姿勢  → 改變 情緒
  • 改變習慣情緒→ 改變 思想  → 改變 姿勢

採用新的、不習慣的姿勢,他會讓你的內在有所不同。

如果你總是彎腰駝背、圓肩、頭低低的與人眼神接觸較少,或許你可以試試將手打開、挺胸伸展頸部與頭,與人眼神相接處並微笑,讓開放性的姿勢改變你的情緒與思考。如果你總是頭往上看、挺胸並充滿自信,你可以試試彎腰駝背、圓肩、頭低低或許你就可以更容易理解這樣的人的思考模式與想法。

還陷在泥沼裡嗎? 試著從改變姿勢開始吧!

延伸閱讀:

姿勢決定你是誰

參考資料:

habitual-posture-habitual-emotion-habitual-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