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骨頭與肌肉 阿舟碎碎念

關節炎只是個誤會? 修復關節炎28天計畫讀後心得

關節痛就會是關節炎嗎? 只要年紀大、長期使用關節就一定會伴隨著疼痛嗎?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關節炎不等於關節疼痛

過去,很常遇到病患跟我抱怨肩膀痛、膝蓋痛或是腰部疼痛,他們會認為是因為脊椎退化、退化性關節炎的關係。但實際上,是因為關節退化到關節空間變得過小,骨頭之間擠壓或摩擦導致的疼痛少之又少,大部分的疼痛都『不是』關節炎惹的禍。

大部分是肌肉的發炎與無力、動作模式的失能與關節活動度不足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許多長年的疼痛也會迎刃而解。

長期運動不等於會有關節疼痛

或許有人有這樣的迷思:跑步會不會更容易有關節疼痛、爬山會不會傷膝蓋啊?

許多有人會將我們的人體關節比喻做汽車的轉軸或是齒輪,認為只要不斷的使用他們,就會消耗與磨損,只要不用就不會有問題,如果有長期使用,就像是常常開長途車一樣,長久下來甚至會需要換些零件(關節置換術),因此有人認為關節疼痛,就是因為過度使用關節與年紀大的關係。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是,為什麼久坐的人還會有膝蓋痛、腰痛的狀況? 為什麼有些人年紀很大又經常爬山,卻可以健步如飛?

人體並不是機器,不使用才會有問題,運動對關節有幫助!

如果休息並不能解決關節炎,那該怎麼開始解決關節炎?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逐步地』開始簡單的運動。為什麼要刻意說逐步? 因為目前遇到最常見的問題是:好高騖遠!長久坐辦公室的朋友,突然心血來潮直接去爬山,或是沒經過逐步的訓練就直接跑半馬,想說應該沒什麼吧。但最常發生問題就是那時候。

如果你剛開始準備運動,請先從簡單的開始,緩慢地增加難度,同時也可以搭配按摩與拉筋會幫助你事半功倍。

如果不知道怎麼開始,可以參考我最近看的書籍『修復關節炎28天計畫』,它裡面會有許多小技巧幫助你擺脫不適。

我發現裡面有許多觀念是值得被推廣的,也有許多的迷思破解,像是:

  1. 迷思1:老了關節就一定會卡卡、疼痛?
  2. 迷思2:關節痛,吃藥止痛直接又有效?
  3. 迷思3:關節會痛是因為使用過度,盡量少動就不會痛了?
  4. 迷思4:關節疼痛退化,只能動手術換人工關節?

這些是市面上的書籍少有提到,但其實非常重要的觀念,如果你想了解關節炎更多的訊息,你可以參考這本書。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作Petra Bracht博士和 Roland Liebscher-Bracht在書中特別針對關節炎與關節疼痛患者,設計一套「利伯沙與布拉赫特」運動,裡面包含完整的筋膜放鬆與拉筋,和簡單的運動,內容真的很不錯,如果你已經決心準備好克服關節炎,你可以嘗試裡面的運動,我相信對你會有幫助!

然而,這本書也有我覺得不太合適的地方:作者用字遣詞過於激烈且立場單一,我相信作者這麼做有它的原因:為了呼籲大眾這件事情的重要性。然而,我相信知識應該是可以被開放討論的,不同的專業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我相信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另外,裡面也有提到飲食的部分,這部分就不是我的專業了,也無法做評論。

這篇文章是由『采實文化出版社』邀約撰寫,但我仍然會依照實際閱讀體驗書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