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肘,在醫學上又稱為「肱骨外側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LE),是上肢疼痛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這是一種因過度使用而造成的傷害,主要起因於橈側伸腕短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 muscle, ECRB)肌腱起點處的共同伸肌腱,承受過度的離心負荷所引發的疼痛。

雖然名稱叫做「網球肘」,但實際上,大多數患者根本沒打過網球。這種疼痛反而更常見於需要長時間、反覆使用手腕或手臂的族群,例如長時間打電腦的上班族、經常做家事的家庭主婦,或是經常敲敲打打的工人。這些重複性動作會讓連接到手肘外側骨頭突起處的肌腱產生微小撕裂,進而引起手肘外側的疼痛與壓痛感。
文章目錄
網球肘的盛行率|什麼樣的人容易有網球肘?
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每年大約有 1% 到 3% 的成年人會罹患網球肘。在台灣,這代表每年有數十萬人受到網球肘的困擾。
不過,不同族群的發生率也會有蠻大的不同。根據一篇 2024 年的橫斷性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研究團隊調查了 150 位年齡介於 25 至 50 歲的家庭主婦,結果發現有高達 39.33% 的人被診斷為網球肘,遠遠超過一般提到的 1%~3%。
另外,許多文獻也指出,將近 40% 到 50% 的專業網球選手都有過網球肘的經驗;而從事重複性手臂或手部工作的勞工,發生率則可能落在 1.6% 到 26% 之間。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工作或興趣需要大量使用手腕、手指,例如電腦打字、木工、烹飪或繪畫,那麼罹患網球肘的風險就會相對更高。
網球肘 的高風險要素
在2021年的文獻:《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the Elbow》提到了更多跟網球肘相關的危險因子,如果你有下列的問題,那麼網球肘就更有可能找上你喔:
- 旋轉肌袖病變(Rotator Cuff pathology)
- 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 disease)
- 腕隧道症候群(CTS)
- 口服類固醇治療
- 吸菸
- 肥胖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高強度勞力型職業
- 需操作振動工具的工作
其中,「旋轉肌袖病變」與網球肘之間的關聯尤其明顯,已有多篇研究指出這項關聯性。
延伸閱讀:
1.肩膀痠痛問題卻不再肩膀?三條關鍵肌肉解決肩頸不適
2.二頭肌不只是彎舉!5個你意想不到的手臂肌肉功能

網球肘的疼痛原因
網球肘最早在1873年由一位叫Runge的醫師發現,後來在1882年,另一位醫師Henry Morris在知名的醫學期刊《柳葉刀 Lancet》上正式將它命名為「草地網球手臂(Lawn Tennis Arm)」。這個病症還有許多其他名稱,像是肌腱病變(tendonosis)、外側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以及血管纖維母細胞增生症(angiofibroblastic hyperplasia)等專業術語。值得注意的是,網球肘的發生率大約是高爾夫球肘的7倍。就像大多數肌肉骨骼問題一樣,網球肘通常會隨著時間慢慢好轉,不過也有部分患者的症狀可能會變得更嚴重。
雖然網球肘過去一直被認為是發炎引起的疾病,但醫學研究發現,在患病的組織中其實看不到明顯的發炎細胞。因此,現在大多數專家認為網球肘其實是「肌腱病變」—也就是肌腱老化退化所造成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當肌腱承受拉力時,會刺激內部結構變得更強壯,增加膠原蛋白的沉積。肌腱在面對逐漸增加的力量時,通常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但是,如果壓力超出肌腱能承受的範圍,就可能產生微小的撕裂傷。這些反覆的小傷害會讓肌腱內部開始退化,最終形成我們所說的肌腱病變。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組織發生變化,像是血管纖維母細胞增生(這是一種肉芽組織,會影響正常膠原蛋白的生成)。在針對長期網球肘患者的組織研究中,醫師還發現了組織壞死和肌纖維重新生長的現象。
雖然已經有這些醫學研究,但還是很難解釋為什麼不同患者的症狀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有學者認為,周邊神經受到刺激,以及局部疼痛反應出現異常,可能是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患者經常同時出現肩膀和脖子疼痛的問題,但這些症狀很可能與上肢的動作模式和力學結構改變有關。
延伸閱讀:
1. 肩膀夾擠或疼痛,關鍵在對側腳?
2. 為什麼運動前不該拉筋?
網球肘 的症狀有哪些?
網球肘(外側上髁炎)最主要的症狀:疼痛
網球肘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疼痛。這種疼痛有幾個特點:
網球肘 的疼痛位置
疼痛位置主要出現在手肘外側的骨頭突起處(肱骨外上髁),如果嘗試按壓會有明顯壓痛感。疼痛有可能往上延伸,或向下擴散到小手臂外側。少數情況下,疼痛甚至會延伸到無名指和小指。

網球肘 的疼痛特性
網球肘的疼痛可能是一般的疼痛,也可能是灼熱感。程度從輕微到劇烈都有可能,有些人是間歇性疼痛,有些人則是持續性的。嚴重的時候,疼痛甚至會影響睡眠品質。
那網球肘什麼時候會特別痛呢? 以下這些動作特別容易引發或加劇疼痛:
- 抓握物品:拿杯子、握筆、開門把手
- 擰毛巾:洗完衣服擰乾水分
有趣的是,如果在手肘稍微彎曲的姿勢下做這些動作,疼痛可能會稍微減輕一些。
除了疼痛之外,網球肘還會造成功能上的問題:
- 握力變弱
- 提不動以前能輕鬆拿起的東西
- 少數患者可能會有輕微的麻痺感,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關節活動度
好消息是,即使疼痛很劇烈,大多數網球肘患者的手肘活動範圍仍然可以維持正常,並不會有手肘卡卡或是關節活動度受限問題。如果出現明顯的活動度受限,就需要考慮是否合併了其他問題,比如關節病變或神經壓迫。

網球肘 多久會好? 什麼時候應該去找物理治療師?
網球肘的症狀持續時間差異很大,從2週到2年都有可能。不過,好消息是約有89%的患者會在1年內自然康復,即使不接受任何特殊治療,只要避免會引發疼痛的動作就可以了。
不過在臨床實務上,病患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工作或是家務的關係,可能會很難避免疼痛的動作,若想要更有效率的恢復。或恢復到一定程度後狀況就持平了,並且無法再更進一步恢復的時候。就會建議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協助。
如何判斷自己的網球肘算嚴重還是輕微呢?
Nirschl 與 Ashman 提出了一套網球肘的分期系統,依據疼痛程度分為七個階段。雖然各階段的組織病變與臨床表現之間無法完全對應,但這個理論性分類對於臨床治療策略的指導仍具有相當參考價值。依照這個表格你也可以比較知道你現在的症狀算是輕微還是嚴重喔。

網球肘的治療方式
目前網球肘(外側上髁炎)尚無公認的標準化治療方案,不過,治療網球肘的主要治療目標通常有五項:
- 控制疼痛
- 維持患肢活動能力
- 改善握力與耐力
- 恢復患肢正常功能
- 防止病情惡化
其中非手術治療是大多數患者的優先選擇,約有90%的病患能因此改善。如過症狀遲遲沒有改善,嘗試過許多保守治療均效果有限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網球肘 非手術治療方式
休息與活動調整是修復的基礎,如果你開始有網球肘的症狀的話,請先暫停或減少引發疼痛的動作,讓受度勞累肌腱獲得休息。例如抬舉時將手掌朝上、避免手掌朝下出力動作,可減輕外側肱上髁壓力。
早期可採用RICE原則(休息、冰敷、加壓、抬高)來舒緩疼痛,建議每天三次、每次15分鐘冰敷,以降低局部化學反應活性並透過血管收縮減輕腫脹。

物理治療是其中一項重要的選擇,部分研究指出透過伸展與強化訓練的物理治療,在短期內成效優於單純休息與減少活動。治療核心原則是在不超過極限的情況下,逐漸增加負荷。其中離心訓練(Eccentric Exercise, EE)有助於肌腱癒合,近年漸被視為保守治療首選,研究顯示其療效優於超音波治療、輔具使用或多種治療合併方式。
此外,先前提到「旋轉肌袖病變(rotator cuff pathology)」與網球肘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穩定的肩膀與肩胛肌群對肘部功能也十分重要,在設定物理治療計畫時,必須加強肩胛穩定肌群(如下斜方肌、前鋸肌與旋轉肌群)訓練。

藥物治療方面,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可短期緩解症狀,在急性期可短期使用來控制炎症並減輕疼痛。五項安慰劑對照試驗證實局部NSAIDs可在四週內有效改善症狀,雖效果優於安慰劑,但口服與外用之間無顯著差異。
網球肘護具-護肘效果類似護腕或護膝,原理是透過對加壓前臂伸肌來減少其在伸腕橈側短肌( ECRB)起點的拉力,進而促進自我修復。配戴位置在前臂(橈骨頭下方)環繞並適度繃緊,使伸肌在收縮時無法完全發力。研究顯示與安慰劑支具相比,使用肘部壓力帶可改善疼痛與握力,並可在2-12週內減少疼痛頻率與嚴重度,在第26週改善肘部功能。

注射治療包含多種選擇。類固醇注射是常見治療方式,注射部位為伸腕短肌起點的骨膜下,短期(如四週)內效果優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但長期無明顯差異,甚至在一年隨訪中發現效果不如靜待觀察或物理治療。除非有短期內需快速改善(如賽季中的職業網球選手),應避免施打。副作用包括皮膚變色、脂肪萎縮與肌肉萎縮,重複注射可能導致肌腱斷裂,建議終身不超過2次。
其他治療方式包括:
自體血注射:可能透過引發發炎反應來促進癒合,近期研究顯示其短期效果良好,但長期並無顯著效益,僅建議用於其他療法失效的頑固病例。
富含血小板血漿注射(PRP):含高濃度生長因子的血漿可促進肌腱癒合。技術上是抽取患者血液、離心後將血漿注入外上髁。雖報告顯示效果良好,但與自體血注射相比無明顯差異。加上商業製備系統與注射技術間變異大,導致難以獲得一致結論。
體外震波治療,機制包括直接刺激癒合、新生血管生成、抑制疼痛受體等,雖然無法逆轉病理狀態但可改善症狀,不建議用於急性期,適合症狀持續超過6個月或其他保守療法失敗的患者。
針灸是簡便且經濟的治療方式,研究顯示短期內能有效緩解疼痛,但長期效果仍不明朗。

由於網球肘不一定可以馬上改善,療效有時可能較慢才出現,建議患者積極參與並配合治療計畫。對於經過完整保守治療後,仍持續疼痛與功能障礙的病患,可考慮進行臨床重新評估與手術治療。
網球肘的手術治療
對於經過保守治療後,仍持續疼痛與功能障礙的病人,可以考慮進一步臨床重新評估,並視情況接受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開放式手術、經皮手術以及關節鏡手術等,這部分建議與醫師討論。
網球肘的伸展與運動訓練
網球肘的主要原因是肌腱病變—也就是肌腱老化退化所造成的問題,復健的目的是恢復肌肉彈性。我們會透過伸展運動來改善肌肉僵硬狀況。同時搭配肌力訓練來幫助恢復功能。
一、手腕伸肌伸展
所需設備:無需任何器材
建議次數:一次做5下,一天4次,一周5~7天
補充說明:這個伸展動作應該在一天中多次進行,尤其是在活動前進行。
復原後,此伸展應納入熱身的一部分,特別是從事需要握力的活動,如園藝、網球或高爾夫等。
步驟說明
- 將你的手臂伸直,手腕向後彎,像是在對別人做出「停止」的手勢。
- 用另一隻手輕壓伸直手的手掌,朝自己方向拉,直到你感覺到前臂內側有拉伸感。
- 保持這個姿勢約 15 秒鐘。
- 重複此動作 5 次,然後換另一隻手臂進行相同的伸展
二、手腕屈肌伸展
所需設備:無需任何器材
建議次數:一次做5下,一天4次,一周5~7天
補充說明:與手腕伸肌相同,這個伸展動作應該在一天中多次進行,尤其是在活動前進行。
復原後,此伸展應納入熱身的一部分,特別是從事需要握力的活動,如園藝、網球或高爾夫等。
步驟說明
- 將手臂伸直,手掌朝下,手腕向下彎,使手指朝向地面。
- 輕輕將手往身體方向拉,直到你感覺到前臂外側有拉伸感為止。
- 保持這個姿勢約 15 秒鐘。
- 重複此動作 5 次,然後換另一隻手臂進行相同的伸展。

三、手腕伸肌訓練
所需設備:啞鈴或水壺(重量:1 磅、2 磅、3 磅)
建議次數:一次做15下,一天2次,一周5~7天
補充說明:這個運動需分階段進行。每次進階一開始請不使用重量。
當你能夠在連續兩天內完成 30 次動作,且疼痛未增加時,就可進入下一階段並開始使用啞鈴:先從 1 磅開始,再進階至 2 磅,最後是 3 磅。
步驟說明
初期
- 將手肘彎曲至 90 度,前臂放在桌子上,手腕懸空在邊緣。
- 在網球肘的初期復健階段,只做「手腕往下放」的部分會比整個動作來得更容易,能幫助緩解急性疼痛。
- 使用對側手協助把手腕推高至極限。
- 然後慢慢自行將手腕放下,直到手腕再次彎曲向下。
完整動作
- 手掌朝下,將手腕盡量向上彎。
- 停留 1 秒鐘,再用 3 秒鐘慢慢將手腕放下。
- 一開始不使用重量,重複次數逐步增加,直到可完成 30 次。
- 當你可以連續兩天完成 30 次,且沒有加劇疼痛,就可以開始使用 1 磅的啞鈴進行訓練。
- 重複以上步驟,依序增加次數與重量,直到你能使用 3 磅啞鈴完成 30 次、且連續兩天都沒有造成疼痛加重為止。稍微將手肘打直,但仍保持手臂支撐在桌上。
進階(一)
- 稍微將手肘打直,但仍保持手臂支撐在桌上。
進階(二)
- 將手肘完全打直,手臂抬起,不再靠桌面支撐。

三、前臂旋前旋後訓練
所需設備:啞鈴或水壺(重量:1 磅、2 磅、3 磅)
建議次數:一次做15下,一天2次,一周5~7天
補充說明:這個運動需分階段進行。每次進階一開始請不使用重量。
當你能夠在連續兩天內完成 30 次動作,且疼痛未增加時,就可進入下一階段並開始使用啞鈴:先從 1 磅開始,再進階至 2 磅,最後是 3 磅。
步驟說明
- 開始時手掌朝側邊。慢慢轉動手掌朝上。
- 慢慢回到起始位置,然後慢慢轉動手掌朝下。
- 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這樣完成一個重複動作。
- 開始時不使用重量,逐漸增加重複次數,直到你能完成 30 次。
- 當你能在連續兩天內完成 30 次且疼痛沒有增加時,開始使用1 磅的重量進行此運動。
- 遵循以上相同步驟,繼續增加重複次數與重量,直到你使用3 磅的重量並能在連續兩天內完成 30 次且無疼痛增加為止。
進階(一)
- 稍微將手肘打直,但仍保持手臂支撐在桌上。
進階(二)
- 將手肘完全打直,手臂抬起,不再靠桌面支撐。

現在有沒有更了解一些網球肘了呢? 網球肘是一種過度使用的疾病,了解其背後的原因和運動方法也會對治療有幫助喔!如果運動或伸展效果不如預期,也記得與你的物理治療師討論,看有沒有做錯或是可以更好的地方。
延伸閱讀
1. 離心收縮比拉筋更能有效避免受傷並增加活動度?
2. 深度解析膏肓痛!頸椎可能是主要元兇
3. 【個案分享】膏盲痛的兇手卻在…手腕?
參考文獻
- Akbar H, Akbar S, Saddique MN, Sarfraz MS. Prevalence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among housewives in Lahor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24 Oct 15;25(1):815. doi: 10.1186/s12891-024-07889-x. PMID: 39407258; PMCID: PMC11476047.
- Cutts S, Gangoo S, Modi N, Pasapula C. Tennis elbow: A clinical review article. J Orthop. 2019 Aug 10;17:203-207. doi: 10.1016/j.jor.2019.08.005. PMID: 31889742; PMCID: PMC6926298.
- Chen Z, Baker NA. Effectiveness of eccentric strengthe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J Hand Ther. 2021 Jan-Mar;34(1):18-28. doi: 10.1016/j.jht.2020.02.002. Epub 2020 Apr 11. PMID: 32284219.
- Dimitrios S.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 Evidence of physiotherapy management. World J Orthop. 2016 Aug 18;7(8):463-6. doi: 10.5312/wjo.v7.i8.463. PMID: 27622145; PMCID: PMC4990766.
- Ma KL, Wang HQ. Manage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A Nar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Pain Res Manag. 2020 May 5;2020:6965381. doi: 10.1155/2020/6965381. PMID: 32454922; PMCID: PMC7222600.
- Lapner P, Alfonso A, Hebert-Davies J, Pollock JW, Marsh J, King GJW; Canadian Shoulder and Elbow Society (CSE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SES Int. 2021 Dec 18;6(2):321-330. doi: 10.1016/j.jseint.2021.11.010. PMID: 35252934; PMCID: PMC8888180.
- Landesa-Piñeiro L, Leirós-Rodríguez R.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 2022;35(3):463-477. doi: 10.3233/BMR-210053. PMID: 34397403.
- Vaquero-Picado, A., Barco, R., & Antuña, S. A. (2016). 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the elbow. EFORT Open Reviews, 1(11), 391-397. Retrieved Jul 24, 2025,
- Park HB, Gwark J-Y, Im J-H, Na J-B.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the Elbow. 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1;9(5). doi:10.1177/23259671211007734
- Yanai K, Tajika T, Arisawa S, Hatori Y, Honda A, Hasegawa S, Nakajima I, Goto W, Chikuda H.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teral epicondylitis among hospital healthcare workers. JSES Int. 2024 Feb 8;8(3):582-587. doi: 10.1016/j.jseint.2024.01.008. PMID: 38707555; PMCID: PMC1106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