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肘,又稱為「肱骨外側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LE),是上肢疼痛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上一篇文章中《網球肘終極指南:告別手肘疼痛,從症狀到最新治療全攻略》,我們完整的介紹了網球肘的疼痛原因、高風險因子、疼痛特性與治療建議。這一篇文章我們將具體告訴你,關於網球肘你所需要注意的事,又該如何有效執行運動,幫助恢復強健手肘遠離疼痛。
文章目錄
什麼是網球肘?|網球肘症狀與疼痛原因
網球肘,醫學正式名稱為「肱骨外側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LE)。最早在1873年由一位叫Runge的所醫師發現。雖然網球肘過去一直被認為是發炎引起的疾病,但近期研究發現,在患病的組織中其實看不到明顯的發炎細胞。因此,現在大多數專家認為網球肘其實是「肌腱病變」(tendinopathy)—也就是肌腱老化退化所造成的問題。

網球肘的疼痛位置在哪裡?
網球肘(外側上髁炎)的疼痛位置,主要出現在手肘外側的骨頭突起處(肱骨外上髁),如果嘗試按壓會有明顯壓痛感。疼痛有可能往上延伸,或向下擴散到小手臂外側。
網球肘的什麼時候會特別痛?
網球肘患者在做某些日常動作時會特別疼痛,像是:
- 抓握物品:拿杯子、握筆、開門把手
- 擰毛巾:洗完衣服擰乾水分
還有什麼其他症狀?
除了疼痛之外,有些患者也會感到手部無力,例如
- 握力變弱,握不緊拳頭
- 提不動以前能輕鬆拿起的東西
- 開瓶蓋變得困難
手肘還能正常活動嗎?
好消息是,即使疼痛劇烈,大多數網球肘患者的手肘彎曲和伸直都還是正常的,並不會有卡卡或僵硬的問題。如果發現手肘活動明顯受限,就需要懷疑是否還有其他問題,比如關節病變或神經壓迫等狀況。
延伸閱讀:網球肘終極指南:告別手肘疼痛,從症狀到最新治療全攻略

網球肘需要運動嗎?|復健運動的好處
儘管疼痛異常,但大部分的網球肘(90%),都可以藉由保守治療(不需要開刀)緩解。
科學證實:運動治療最有效
根據2022年的這篇文獻《Physiotherapy treat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提到,徒手治療(例如伸展運動與Deep friction massage)與離心肌力訓練是對網球肘(LE)最具療效的兩種物理治療方法,不僅成本低且效果顯著。
為什麼「離心收縮」這麼重要?
在前面提到,網球肘是一種肌腱病變,也就是一種肌腱老化退化的問題。其特徵包括大量的成纖維細胞、血管增生與不規則膠原排列。這種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肌腱長期承受重複性的拉扯力量,超過了它能承受的極限所造成。
離心收縮是一種特殊的肌肉訓練方式,可以對肌腱組織產生更強的刺激效果,進而:
- 增加膠原蛋白的交聯反應 – 讓肌腱變得更強壯
- 減少異常新生血管 – 這些異常血管是造成疼痛的元凶之一
- 有效減輕疼痛
補充說明:什麼是離心收縮?
簡單來說,離心收縮就是「肌肉一邊用力、一邊慢慢放鬆拉長」的動作。比如:
1. 舉啞鈴時,慢慢放下的過程
2. 做深蹲時,慢慢蹲下的階段

如果你想要更快能夠緩解疼痛,那麼除了配合醫療人員的治療以外,「正確的運動」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網球肘的運動處方
這裡參考了2019年的這篇文獻《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for treating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研究學者Joseph M Day等人提出了一套系統性的治療方法,將網球肘的復健分為三個漸進式階段。
第1-2階段是神經肌肉再教育,目標是在不引發疼痛的前提下,給予適當的運動刺激。這個階段會使用較輕的阻力「約為最大自主等長收縮(MVIC)的20~40%」,重點是誘發正確的肌肉收縮模式,讓受傷的肌腱慢慢適應。
第2-3階段則進入阻力訓練期,目標是逐步重建肌肉力量。阻力會逐漸增加到超過最大肌力的40%,幫助肌腱恢復應有的強度和功能。
如何讓運動更有挑戰性?
當你適應了目前的運動強度後,可以透過增加阻力(使用更重的啞鈴或彈力帶)、改變槓桿長度(從手肘彎曲的姿勢到手肘伸直),或是在原有動作基礎上增加重量來提升難度。
這套網球肘訓練計畫的核心精神是「循序漸進、不痛為主」,每個階段都要確保不會引發疼痛,同時給予肌腱適當的刺激來促進修復

一、暖身
在正式開始運動前,我們可以做一些暖身運動,來幫助提升軟組織的溫度,增強肌肉的表現。研究也指出,短時間的有氧運動若與物理治療互相配合,能有效降低疼痛。
根據《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for treating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文獻的建議,提供兩種熱身方式:跑步機與上肢腳踏車(Upper body ergometer, 簡稱 UBE)。雖然首選是上肢腳踏車,但考量到不是每個家中都有上肢腳踏車,且對於處於急性期的網球肘患者,使用上肢腳踏車可能會有些困難,因此也可以使用跑步機,間接提高手臂肌肉的溫度,當然如果你本身也有偏好的熱身方式,也可以使用,這裡僅依照文獻給予的建議分享。
通常熱身時間不超過 10 分鐘,不論是使用上肢腳踏車或跑步機。使用上肢腳踏車時,建議患者以舒適的節奏進行,且不需加阻力;使用跑步機的患者則可在平路上以每小時 2 英里(約3.2km/h)的速度行走。

二、肩胛骨穩定訓練
許多文獻均已提到肩膀的「旋轉肌袖病變」與網球肘十分相關,因此藉由肩胛骨穩定訓練,可以有效分散手肘與伸腕短肌壓力,同時預防網球肘再復發的可能性。以下的運動擷取自《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for treating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文獻的建議。
1. 肩胛骨肌群訓練-Wall Washes(牆面擦拭)
所需設備:一面牆壁
建議次數:一次做5下,一天4次,一周5~7天
補充說明:此訓練主要訓練肩膀前側穩定肌,包含前鋸肌等
步驟說明
- 將毛巾抵在牆上,網球肘該側的手掌朝向牆壁並壓在毛巾上。
- 站立時,網球肘該側的腳在前、另一腳在後並距離約30公分的距離。
- 從手肘彎曲開始,然後在將毛巾向上滑動慢慢伸直手肘。
2. 肩胛骨肌群訓練-Isometric Scapular Retraction(等長肩胛後縮)
所需設備:無需任何器材
建議次數:一次做5下,一天4次,一周5~7天
補充說明:此訓練主要訓練肩膀後側穩定肌,包含中斜方肌與下斜方肌等
步驟說明
- 站立時挺胸並保持良好的背部姿勢
- 手臂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手肘伸直。
- 往後夾緊肩胛骨並將肩胛骨向後並往下,並同時將雙手往後帶。

三、手腕肌群訓練
1、手腕伸肌伸展
所需設備:無需任何器材
建議次數:一次做5下,一天4次,一周5~7天
補充說明:這個伸展動作應該在一天中多次進行,尤其是在活動前進行。
復原後,此伸展應納入熱身的一部分,特別是從事需要握力的活動,如園藝、網球或高爾夫等。
步驟說明
- 將你的手臂伸直,手腕向後彎,像是在對別人做出「停止」的手勢。
- 用另一隻手輕壓伸直手的手掌,朝自己方向拉,直到你感覺到前臂內側有拉伸感。
- 保持這個姿勢約 15 秒鐘。
- 重複此動作 5 次,然後換另一隻手臂進行相同的伸展
2、手腕屈肌伸展
所需設備:無需任何器材
建議次數:一次做5下,一天4次,一周5~7天
補充說明:與手腕伸肌相同,這個伸展動作應該在一天中多次進行,尤其是在活動前進行。
復原後,此伸展應納入熱身的一部分,特別是從事需要握力的活動,如園藝、網球或高爾夫等。
步驟說明
- 將手臂伸直,手掌朝下,手腕向下彎,使手指朝向地面。
- 輕輕將手往身體方向拉,直到你感覺到前臂外側有拉伸感為止。
- 保持這個姿勢約 15 秒鐘。
- 重複此動作 5 次,然後換另一隻手臂進行相同的伸展。

3、手腕伸肌訓練
所需設備:啞鈴或水壺(重量:1 磅、2 磅、3 磅)
建議次數:一次做15下,一天2次,一周5~7天
補充說明:這個運動需分階段進行。每次進階一開始請不使用重量。
當你能夠在連續兩天內完成 30 次動作,且疼痛未增加時,就可進入下一階段並開始使用啞鈴:先從 1 磅開始,再進階至 2 磅,最後是 3 磅。
步驟說明
初期
- 將手肘彎曲至 90 度,前臂放在桌子上,手腕懸空在邊緣。
- 在網球肘的初期復健階段,只做「手腕往下放」的部分會比整個動作來得更容易,能幫助緩解急性疼痛。
- 使用對側手協助把手腕推高至極限。
- 然後慢慢自行將手腕放下,直到手腕再次彎曲向下。
完整動作
- 手掌朝下,將手腕盡量向上彎。
- 停留 1 秒鐘,再用 3 秒鐘慢慢將手腕放下。
- 一開始不使用重量,重複次數逐步增加,直到可完成 30 次。
- 當你可以連續兩天完成 30 次,且沒有加劇疼痛,就可以開始使用 1 磅的啞鈴進行訓練。
- 重複以上步驟,依序增加次數與重量,直到你能使用 3 磅啞鈴完成 30 次、且連續兩天都沒有造成疼痛加重為止。稍微將手肘打直,但仍保持手臂支撐在桌上。
進階(一)
- 稍微將手肘打直,但仍保持手臂支撐在桌上。
進階(二)
- 將手肘完全打直,手臂抬起,不再靠桌面支撐。

4、前臂旋前旋後訓練
所需設備:啞鈴或水壺(重量:1 磅、2 磅、3 磅)
建議次數:一次做15下,一天2次,一周5~7天
補充說明:這個運動需分階段進行。每次進階一開始請不使用重量。
當你能夠在連續兩天內完成 30 次動作,且疼痛未增加時,就可進入下一階段並開始使用啞鈴:先從 1 磅開始,再進階至 2 磅,最後是 3 磅。
步驟說明
- 開始時手掌朝側邊。慢慢轉動手掌朝上。
- 慢慢回到起始位置,然後慢慢轉動手掌朝下。
- 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這樣完成一個重複動作。
- 開始時不使用重量,逐漸增加重複次數,直到你能完成 30 次。
- 當你能在連續兩天內完成 30 次且疼痛沒有增加時,開始使用1 磅的重量進行此運動。
- 遵循以上相同步驟,繼續增加重複次數與重量,直到你使用3 磅的重量並能在連續兩天內完成 30 次且無疼痛增加為止。
進階(一)
- 稍微將手肘打直,但仍保持手臂支撐在桌上。
進階(二)
- 將手肘完全打直,手臂抬起,不再靠桌面支撐。

做運動時要注意什麼?|網球肘完整的運動處方

現在有沒有更了解一些網球肘了呢? 網球肘是一種過度使用的疾病,了解其背後的原因和運動方法也會對治療有幫助喔!如果運動或伸展效果不如預期,也記得與你的物理治療師討論,看有沒有做錯或是可以更好的地方。
延伸閱讀
1. 連結上下肢的幕後推手-胸腰筋膜
2. 深度解析膏肓痛!頸椎可能是主要元兇
3. 撐起肋骨的靈魂-【擴背肌】的解剖與矯正
4. 二頭肌不只是彎舉!5個你意想不到的手臂肌肉功能
5. 骨盆底肌訓練指南:打造強健的核心訓練
參考文獻
- Akbar H, Akbar S, Saddique MN, Sarfraz MS. Prevalence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among housewives in Lahor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24 Oct 15;25(1):815. doi: 10.1186/s12891-024-07889-x. PMID: 39407258; PMCID: PMC11476047.
- Cutts S, Gangoo S, Modi N, Pasapula C. Tennis elbow: A clinical review article. J Orthop. 2019 Aug 10;17:203-207. doi: 10.1016/j.jor.2019.08.005. PMID: 31889742; PMCID: PMC6926298.
- Chen Z, Baker NA. Effectiveness of eccentric strengthe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J Hand Ther. 2021 Jan-Mar;34(1):18-28. doi: 10.1016/j.jht.2020.02.002. Epub 2020 Apr 11. PMID: 32284219.
- Dimitrios S.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 Evidence of physiotherapy management. World J Orthop. 2016 Aug 18;7(8):463-6. doi: 10.5312/wjo.v7.i8.463. PMID: 27622145; PMCID: PMC4990766.
- Ma KL, Wang HQ. Manage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A Nar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Pain Res Manag. 2020 May 5;2020:6965381. doi: 10.1155/2020/6965381. PMID: 32454922; PMCID: PMC7222600.
- Lapner P, Alfonso A, Hebert-Davies J, Pollock JW, Marsh J, King GJW; Canadian Shoulder and Elbow Society (CSE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SES Int. 2021 Dec 18;6(2):321-330. doi: 10.1016/j.jseint.2021.11.010. PMID: 35252934; PMCID: PMC8888180.
- Landesa-Piñeiro L, Leirós-Rodríguez R.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Back and 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 2022;35(3):463-477. doi:10.3233/BMR-210053
- Landesa-Piñeiro L, Leirós-Rodríguez R.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of lateral epicondy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 2022;35(3):463-477. doi: 10.3233/BMR-210053. PMID: 34397403.
- Vaquero-Picado, A., Barco, R., & Antuña, S. A. (2016). 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the elbow. EFORT Open Reviews, 1(11), 391-397. Retrieved Jul 24, 2025,
- Park HB, Gwark J-Y, Im J-H, Na J-B.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the Elbow. 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1;9(5). doi:10.1177/23259671211007734
- Yanai K, Tajika T, Arisawa S,Hatori Y, Honda A, Hasegawa S, Nakajima I, Goto W, Chikuda H.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ateral epicondylitis among hospital healthcare workers. JSES Int. 2024 Feb 8;8(3):582-587. doi: 10.1016/j.jseint.2024.01.008. PMID: 38707555; PMCID: PMC11064715.
- Yoon, S. Y., Kim, Y. W., Shin, I. S., Kang, S., Moon, H. I., & Lee, S. C. (2021).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Eccentric Exercise in the Management of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0(17), 3968. https://doi.org/10.3390/jcm1017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