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症候群 & 坐骨神經痛】
你是否曾經有坐越久腰越痛的狀況呢?不管是腰部的僵硬感或是從屁股深處的疼痛有時甚至會往下、往後延伸到膝蓋外側或大腿後方
以上這些症狀正是「梨狀肌候群」的經典展現,而產生症狀的原因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是因為屁股深層的梨狀肌過於緊繃而壓迫旁邊的「坐骨神經」導致的疼痛與不舒服。
為什麼梨狀肌會那麼容易緊繃呢?
「梨狀肌」的主要動作為髖關節的
- 外轉- 當髖關節伸直時
- 外展- 當髖關節屈曲時
- 同時也兼具穩定髖關節的重責大任
然而由於現代人的工作型態常常是久坐固定不動的關係臀部周圍表層的臀大肌、二旁的臀中肌抑或是深層的核心肌群通常都是沒力且沒有彈性的。
當大部分的髖關節深層穩定肌都無力時,梨狀肌就常常跳出來努力的收縮,來穩定不穩的髖關節過度用力又緊繃的梨狀肌會讓旁邊的坐骨神經壓得喘不過氣進而造成所謂的【梨狀肌症候群】
如何區辨我是否有梨狀肌症候群呢?
根據2018年的這篇系統性回顧文獻《Four symptoms define the piriformis syndrome: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of its clinical features》他們統計了眾多文獻後,發現梨狀肌症候群會有明顯的四大症狀,不僅具有指標性也非常好區辨喔!
這四大症狀分別為:
- 臀部疼痛
- 坐著會比其他姿勢更痛坐越久會越疼痛
- 有時甚至沒辦法坐超過30分鐘
- 坐骨大切跡(薦椎和髖關節的中間)附近有明顯壓痛點
- 手去按壓臀部的正中間會有明顯的壓痛點
- 任何梨狀肌症候群的徵象:增加梨狀肌的壓力就會導致相關疼痛
- 舉例來說,按壓梨狀肌,或是使用Pace 測試 與Freiberg測試都是很好的方式
該如何改善梨狀肌症候群?
惱人的梨狀肌症候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髖關節核心肌群無力導致梨狀肌太緊產生的症狀,因此可以藉由簡單的拉筋按摩放鬆去改善症狀,藉由訓練去預防復發
放鬆梨狀肌主要有二種方式分別為:拉筋與按摩這二種
(1)拉筋:坐在可以輕鬆踩地的椅子上,疼痛的那腳跨在對側腳上,同時患側腳小腿盡量與地面平行,接下來身體向前彎,使髖關節成彎曲狀態停15秒,做3~5次
(2)按摩:我們可以一手放到大腿外側(約略是褲頭口袋的位置),會摸到凸凸硬硬的骨頭,這是我們的股骨大轉子,另一手往後摸到屁股後方,會摸到一大片硬硬的骨頭,這是我們的薦椎介在薦椎與股骨大轉子中間的區塊就是我們梨狀肌約略的位置,我們可以使用筋膜球或是花生球去按壓他即可。
此外,切記在過程中不需要到太痛以可以忍受的範圍為主過程中也不能按壓到骨頭。
如果不確定有沒有按壓到梨狀肌這是沒關係的嗎?
答案是…沒關係的。
因為梨狀肌症候群只是一個統稱。壓迫坐骨神經的肌肉不一定總是梨狀肌,而且梨狀肌的解剖與坐骨神經相關的位置也可能不同,對於某些人來說坐骨神經甚至沒有通過梨狀肌詳見底下【備註】說明。因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只要有按壓到相關區域確保周圍肌肉有放鬆到即可。
【備註】依據Beaton and Anson’ 的分類系統梨狀肌解剖的相關分類總共有六種分別如下:
- 種類A :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最常見)
- 種類B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下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穿過梨狀肌。
- 種類C :一部分的坐骨神經在梨狀肌上方,另一部分坐骨神經的分支在梨狀肌下方。
- 種類D :坐骨神經穿過梨狀肌
- 種類E :坐骨神經的分支往上穿過梨狀肌
- 種類F :坐骨神經沒有分支並在梨狀肌上方
因此也有研究學者建議梨狀肌症候群應該稱為「深臀症候群/ deep gluteal syndrome」或許更加適當些,不過為了大家方便理解這裡依然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相關文章
1. 腰痛、恥骨疼痛、下腹疼痛可能都是剖腹產後的疤痕引起?
2. 大部分的腰痛跟椎間盤無關,盤點常見腰痛迷思
3. 因內臟所造成的脊椎歪斜,探討內臟對脊椎的影響